2010年6月23日下午👂🏽,以“加強技術對接服務、促進產學研合作交流”為主題的万达平台科技成果產業化論壇(生物醫藥專場)在逸夫科技樓隆重舉行。來自我校相關院系、政府部門以及生物醫藥企業、投資機構的一百多名代表濟濟一堂,共商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万达平台副校長桂永浩、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主任吳壽仁出席論壇並致詞。上海市科委生物醫藥處副處長鄭忠民介紹了政府推進科技成果轉換的相關政策。
“科技成果產業化論壇”由產業化與校產管理辦公室組織👳🏼💇🏻,每期選定一個專題☝️,與相關專業院系聯合主辦,旨在建立科技成果產業化交流平臺🥷🏼。自2009年5月啟動以來,先後召開了化學、環保專場以及“天使投資人論壇生物醫藥專場”🧚♂️、“復旦信息技術類創業企業專場推介會”等四次“集體相親”專場論壇😲。
作為2010年上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周”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論壇意在促進生物醫藥學科技術成果與產業界🦌、投資界的對接,發揮我校科研技術優勢🦃,並為企業自主科技創新提供幫助🧑🤝🧑。
會上,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盧大儒教授、藥學院副院長吳偉教授以及化學系分黨委書記周亞明教授分別介紹了相關學科的基本信息與科研情況🥈。其後✮,我校科研技術及成果推薦的7個項目一一登臺亮相🐻❄️,分別是生命科學學院呂紅教授的“以菊芋為原料的生物技術及產品開發”🚵♀️、孫棟林副教授的“有機降解菌在環保技術中的應用”、余龍教授的“人源C型、G型溶菌酶重組蛋白產業化”、 藥學院穆青教授的“高純度茶皂素的生產”、朱依諄教授的“益母草堿作為心血管保護藥的開發和研究”、孫遜教授的“抗腫瘤一類新藥氟代多烯紫杉醇”👨👨👧👦、化學系賈瑜教授的“新型藥物中間體研究”🏌🏻♂️。如“有機降解菌在環保技術中的應用”項目中😘🧛🏿♂️,通過培育和使用安全的有機降解菌⛲️,使固體垃圾變為優質的有機肥🤦🏽♀️,而液體有機廢棄物經過深度處理後,水質能達到國家二級水質標準。這一技術解決了餐飲業泔腳處理、城市糞便處理等諸多城市廢棄物處理的難題,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廢棄物再利用方面有著極大的推廣價值,這些項目都得到了各級高新技術認證以及國內外發明專利👩👩👧,同時又力求與企業需求“門當戶對”,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吸引了投資商的廣泛關註。
“對於企業來說☢️,要加強服務意識❤️🔥,多與研究人員溝通🧚🏿♂️,保持項目良好對接;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如何將科研與企業產品開發需求結合在一起,多為本地企業考慮🌗,從市場角度開發產品💲,將是校企間產學研合作的重大課題。”鄭忠民副處長在談到產學研合作存在的誤區時指出🍱,政府和高校擔當“媒人”,在研究人員與企業之間牽線搭橋,有利於企業的溝通理解和研究人員對市場需求的認識,為科技創新“金點子”順利轉化為產業發展“聚寶盆”提供了有益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