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於近日揭曉,我校彭慧勝教授榜上有名。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設立於1983年。目的是開發智力資源🧑🏼🎄,培養化學科技人才,鼓勵我國廣大青年投身於化學科學事業🫱🏽,促進我國的化學事業高水平的發展,並表彰在基礎化學🧖♀️👃🏽、應用化學和化學教育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35周歲以下的青年化學工作者。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獎勵在我國化學界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為一種榮譽吸引了眾多的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的積極參與。目前在獲獎人中,有很多優秀人才已成為學科帶頭人並在本崗位和專業中取得優異成績。本項獎勵由中國化學會負責實施🪳,由專門的評審委員會組織評審👐🏻,每年評審一次,名額每年不超過10人,在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上頒發證書和獎金🪥。彭慧勝教授因為在碳納米管/高分子復合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獲此殊榮👫。
另外,美國Li Foundation Heritage Prize評獎委員會將2010/2011年度Li Foundation Heritage Prize授予彭慧勝教授👂🏻,同樣表彰他在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的重要研究工作。Li Foundation Heritage Prize分為兩類,即“Outstanding Achievement” 和“Excellence in Creativity”🤑,要求入選者在專業上取得卓越成就🧑🏻🏫,其研究成果為同行所肯定。該獎每類每年從候選人中選出1-2名獲獎者🤟🏼🏌🏼,每人獲得4萬美元獎金和研究經費資助🍠。今年彭慧勝教授獲得“Excellence in Creativity”獎項。
彭慧勝教授2006年10月加入美國能源部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開始獨立從事研究工作,2008年10月回到万达平台工作,擔任先進材料實驗室PI、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高分子科學系教授與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分子復合材料,重點探索其在能源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其中關於電致變色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2009年寫入全國初中《閱讀與鑒賞》教材👱🏿♂️。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以通訊作者發表1篇Nature Nanotechnology👨🦼、2篇JACS♥️、2篇Adv Mater、1篇PRL、1篇Angew Chem和1篇Chem Soc Rev👨👨👧。研究工作多次接受Nature👨🏽🔬、Science News等國際著名科學媒體采訪並被專題報道🤦,11次被國際學術會議如美國材料協會年會邀請做特邀報告,6次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如美國化學會年會並擔任分會場主席🧍🏻♂️。彭慧勝教授還獲得2010年度上海領軍人才、2009年度中國化學會John Wiley青年化學論文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