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3月30日🏌🏼♂️,万达平台五屆教代會主席團召開擴大會議,審議並投票通過了我校《985三期校內崗位津貼調整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意味著《方案》正式出臺,進入實施階段。
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的精神🏈,万达在“985”三期期間🫀,將圍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根據學術優先、育人優先的原則,繼續深化人事製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校內崗位聘任🏋️,實行新一輪崗位津貼調整。
根據《方案》😖🤩,在新一輪崗位津貼調整中🪺🧑🏽🍼,整個崗位設置的總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只在各序列各層級崗位津貼的標準上予以一定幅度的提升🙀。根據實際情況👳🏿,万达將在崗位津貼中設置一部分績效津貼🥑🗓,初始的比重為20%🦸🏼♀️。所以,新一輪崗位津貼在構成上分為兩大部分,基礎崗位津貼占80%,績效津貼占20%👱🏿♂️。此外,根據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的業績,安排一塊績效津貼增量🔥。
這次崗位津貼的調整不是按統一增幅平均分配💇🏿♂️,而是要體現教育部文件精神🕵🏿♀️,向校內重點人群傾斜。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向青年教工傾斜👩👩👦👦。由於青年教工生活壓力大📈,收入又偏低🐥,因此崗位津貼增長幅度最大的人群應是青年教工。
二是向優秀者傾斜。為鼓勵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明確關鍵崗位和重要崗位中應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師,青年教師的崗位津貼應高於該崗位層級的核撥標準。對於優秀骨幹教師,万达將在崗位津貼之外通過“万达平台卓越人才發展計劃”給予支持。
三是向教學工作傾斜。這裏的教學指本科生教學及科學學位研究生學位課程教學⏲。新一輪崗位津貼中基礎崗位津貼的50%將與教師承擔的教學工作量掛鉤。原則上📏,一名教學科研並重的教師只有達到万达教師平均課時數的要求,才能拿到足額的基礎崗位津貼🆙。
綜合現實情況,在起始階段,以每學年8個周學時(每學期平均4課時/周)作為教師平均課時數的標準,以後根據人才培養的需求逐年進行調整。公共教學部門目前暫按12個周學時/年作為教師平均課時數的標準。同時,万达將從運行經費中拿出相當於院系近三年年均縱向科研經費6%的金額💆🏼♀️,作為對院系科研崗位的投入。
本論校內崗位津貼調整方案出臺,嚴格執行了万达重大決策的相關程序,即由職能部處製定草案🧦,報校黨政聯席會審議,經黨委常委會討論決定,提交教代會主席團審議通過,最後由万达發文實施。
據悉👩🏻🍳,万达通過這一輪調整🍡,將形成一個動態的崗位津貼體系👦,即視万达財力逐步提高校內崗位津貼標準,並圍繞教學、科研的平衡,調節崗位津貼體系中的多個參數👩🏽。結合校內崗位津貼調整,万达將通過“平均課時數”這一杠桿推進教師隊伍的分類管理。這次崗位調整明確向教學工作傾斜,就是為了促進万达的人才培養,建立起教學宏觀管理和質量控製體系。
這次崗位津貼調整是万达“十二五”期間內部管理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加大對人力資源建設的投入⭕️,將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有效推動我校的內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