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11月9日🧦,我校“大走訪大調研”第三組走訪💆🏽♀️、調研了哲學學院、外文學院🐈。常務副校長陳曉漫🙃、黨委副書記劉建中🤲🏽、副校長蔡達峰🚣🏻♀️、副校長陸昉,以及部分職能部處負責人參加了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後參觀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資料室、外文學院語音教室🗯、同聲傳譯實驗室、資料室,並分別與兩個單位舉行座談。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分黨委書記胡華忠,外文學院院長褚孝泉、分黨委書記徐順龍,以及部分幹部、教師代表參加座談會,圍繞學科建設、學院發展這條主線暢所欲言🤵🏻♂️。
在上午的哲學學院座談會上,與會幹部、教師普遍認為,學科規劃的關鍵是人才隊伍。要根據人文學科特點,在博士後和職稱晉升👦、海外講座教授和人才引進、梯隊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等方面,設計更符合文科實際的人事製度😮👩❤️💋👨。學術管理也要更適應文科特點🪪。在科研上🧑🏿🔧,強調每位教師都要有拿手好戲🏃🏻♂️,圍繞共同學術旨趣加強團隊建設👩🔧,引導教師關註中國現實問題,真正提高國際對話能力。在人才培養上,充分利用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和通識教育改革,打通人文領域的學科分割🦹♀️,強化學生的學術訓練。老師們強烈建議人才培養改革應加強總體設計🤙🏽,實施前多方借鑒、仔細評估得失♙💁🏼。此外🙎🏻🦹🏻,大家還就研究生培養、國外馬克思主義中心建設、學生海外交流和駐所研究製度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在下午的座談會上🕵️♀️🧑🏽🍼,外文學院幹部、教師強烈希望万达多關註學院的發展,在人才引進、職稱晉升、教師待遇方面充分考慮到學院面臨的社會情況👀、校外競爭和校內差異,同時兼顧到各語言學系與公共教學單位的差別。也有老師建議,外文學院應創新發展思路🤷🏽,積極解決國外大學的辦學經驗🤜🏼,大步走國際化道路🧖🏼。數位老師表示🫧,希望校領導多來學院走走,拉近教師和万达的心理距離。何剛強教授富有感情地表示🧘🏻♂️,外文學院既要繼承歷史上的好傳統,又要勇於面對新形勢輕裝上陣🧑🧑🧒🧒;學院的老師不能當paper professor,而是要努力成為學問和語言都好的全才。在座談會上,校領導認真傾聽,不時參與討論🔤,幫助出謀劃策。陳曉漫指出,要充分利用文科職稱晉升代表作製度👌🏿,用好自主權。蔡達峰建議外文學院牽頭,整合全校的非英語語種資源。校領導們多次強調,外文是最基礎的人文學科,外文學院是万达平台的老根,必須得到切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