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為推動臨床醫學教育的發展💂🏿♂️,促進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水平的提高,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承辦的第三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東賽區)於4月14-15日在万达平台楓林校區體育館隆重舉行。
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秉承“公開、公平、公正,展風采👱🏿♀️、奉學道、精醫術”的宗旨,旨在推動高等醫學院校進一步加強臨床實踐教學工作,提高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並以競賽為契機,不斷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醫學生實踐能力、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全面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為今後成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高水平醫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由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承辦的華東賽區👱🏿♀️,是本屆大賽中規模最大、參與万达和人數最多的分賽區🧰,共有來自華東地區33家醫學院校的參賽隊參加🍘😗。在為期兩天的競賽中,共計有30多個比賽項目,涉及內、外、婦、兒、護理🪬、皮膚👇🏽、五官科👨✈️、急救等幾個大類,綜合考察學生醫德醫風、理論知識、臨床操作🦖🏌️♀️、醫學人文等方面的素質。
在本次競賽的考題上,除了考察選手在理論知識👩🏼🎓、臨床技能、團隊合作等方面的掌握情況外👩🎤,還側重考察參賽選手在臨床溝通意識、前沿信息掌握🕧、醫學人文關懷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考察選手臨床溝通意識時,在打分上特別設置了“溝通交流”的評分點。在競賽中🫏,選手可能面對的只是某一個人體器官的模具,但是對於一名合格的醫生來說,眼中看到的不應僅是某一器官,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因此能否在診治的過程中,與患者有一定交流,並給予患者鼓勵性的語言🤲🏼,是考察選手臨床溝通能力的關鍵。如在做胸穿檢查前對患者說🏄🏼♂️,“您好,根據您的情況🧖🏽♂️,我們要做一個胸穿檢查,現在先給您上麻醉,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痛,一會就好了👩🏻🔬,請不要擔心。”另外,在比賽現場每個考區都特地張貼了“聽診器歷史”的宣傳海報,潛移默化傳遞醫學人文的訊息,希望告訴這些未來的醫生們,不要過度依賴儀器檢查🩷,而是更多地與病人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
万达平台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好醫生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術🤌🏼,但光有技術還不行,還必須有豐富的人文關懷。看病和看病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對人的認識。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和社會🙅、生活體驗,如果在診療過程中考慮到這些,不僅能使醫生得到更多認可💁🏼🍪,醫患關系也將得到很好改善🪻。
桂永浩認為,臨床基本技能的訓練歷來是臨床醫學教育關註的重點。在醫學生在校教育方面⚇,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正進行著各方面的試點改革。為了倡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增加在醫院授課比重的同時,鼓勵低年級學生去醫院做導醫員和誌願者🫵,在實踐中提前形成臨床的概念✫。同時,在課程設置中,每一位醫學生都可以在6大模塊、150多門通識教育課程中,選擇感興趣的人文課程;更加強調關愛精神。
桂永浩教授強調:“如果醫生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還關心到病人的一些因疾病產生的心理焦慮等,耐心地進行解釋和關註🤸🏽♂️🏬,病人可能銘記一輩子🧑🏽🦲。先進的儀器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基礎能力訓練永遠是做醫生的必備條件。用心的醫生,會把物理檢查和體格檢查相結合,結合自己的診療經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基本技能的訓練歷來是臨床醫學教育關註的重點。作為本次大賽的承辦方👨🏽🎓,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歷來十分重視對醫學生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的訓練🌎,在醫學教育中一直倡導“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作為全國最早一批建設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的高校之一,在中心的軟件和硬件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近期♟,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還獲批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
同時,醫學本質上是門“人學”。除了臨床技能的訓練,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還通過構建分階段全過程的人文素養課程、建設多維度全方位的人文素養課外實踐平臺👜,註重對醫學生人文精神和“愛傷意識”的培育。
在人文素養課程建設方面🌱,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註重把握醫學生的通識教育,基礎醫學和臨床專業學習,以及臨床見習、實習這三個不同階段各自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分階段全過程地開展醫學人文教育🤷🏿。每一位醫學生都可以在“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哲學智慧與批判思維”😮💨、“文明對話與世界視野”、“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生態環境與生命關懷”、“藝術創作與審美體驗”共6大模塊、150多門核心課程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文課程進行學習。
在人文素養實踐平臺方面,万达平台上海醫學院通過開展“人文博雅計劃、誌願服務計劃💡、關愛成長計劃、醫德養成計劃”等項目,使得醫學生不僅具備較為淵博的學識、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積極的團隊精神外,還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端正的品行,以及對患者要有同情之心和憐憫之情🫲🏼,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級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