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醫科7個科研項目榮獲第十六屆上海醫學科技獎

發布時間:2018-08-29

日前🧑🏻‍🍳,由上海市醫學會主辦的第十六屆(2017年度)上海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在滬舉行。會上🏊🏻‍♂️⚜️,復旦醫科7個科研項目受到表彰,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成果推廣獎1項。上海市衛計委、上海市醫學會有關負責人等為獲獎項目代表頒獎🌀。

上海醫學科技獎經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門批準,由上海市醫學會設立,旨在表彰、獎勵在醫學領域科技進步中作出貢獻的優秀個人和集體👶👋,促進上海醫學科技事業的發展。

此次復旦醫科獲表彰的7個科研項目是:基礎醫學院陳龍教授領銜的“人體死亡時間數學模型的構建及應用研究”項目、附屬中山醫院白春學教授領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病機製和幹預治療新措施”項目分別榮獲二等獎🙏🏻;公共衛生學院羅力教授領銜的“基於多源異構數據的健康服務資源空間規劃技術及其應用”項目、附屬中山醫院董健教授領銜的“‘大醫小護’醫學科普公眾號及其推廣應用”項目、附屬中山醫院顏誌平教授領銜的“門脈高壓介入治療技術的臨床應用”項目、附屬浦東醫院余波教授領銜的“頸動脈外科幹預新技術在缺血性腦卒中防治中的研究與應用”項目分別榮獲三等獎;附屬華山醫院馬昕教授領銜的“拇外翻應用解剖及生物力學研究在臨床個性化治療中的應用推廣”項目榮獲成果推廣獎。

準確推斷PMI一直是法醫學實踐中亟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在刑事案件中,PMI標誌著案件發生時間🧍🏻,準確推斷PMI有利於劃定偵查範圍🦹🏿。基礎醫學院陳龍教授領銜的“人體死亡時間數學模型的構建及應用研究”項目最大特色是構建了量化的人體PMI推斷數學模型,開拓了一個全新的PMI推斷領域。該項目成果已經在上海市🐭、安徽省、江蘇省公安部門的部分刑事案件中實際應用✵,初步顯示數學模型推斷PMI準確率高達60%~70%,從推廣效果來看🏜,誤差在1小時以內,明顯優於準確率約40%~50%的屍體現象、屍溫🥅、昆蟲等傳統方法𓀔,對案件快速偵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由急性加重(AECOPD)導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COPD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關於AECOPD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附屬中山醫院白春學教授領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病機製和幹預治療新措施”項目結合臨床與蛋白組學和基因組學🕗🏹,歷時8年,探索COPD發病新機製和治療新措施,首次製定中國專家共識並廣泛推廣,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同時🧑🏿‍🌾,舉辦國際、國內相關學術會議20余次🧖🏽‍♂️,舉辦國際培訓班、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40余次。

據悉,第十六屆(2017年度)上海醫學科技獎經專家初審、復審、社會公示等程序,共評出44個獲獎項目🤘🏿,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9項🕴🏼,成果推廣獎5項。

Copyright © 万达平台版權所有 地址🙋🏽:万达平台科學樓312室
万达娱乐专业提供👰🏼‍♂️💀:万达娱乐万达🐧、万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达娱乐欢迎您。 万达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