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面對面”上海醫學院學生座談會舉行,金力勉勵大家要培養知識和能力,勇於創新和突破

發布時間:2021-12-29

“割裂感和融合感,我覺得這個提法特別好,實際上人生始終在不斷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相變’🌲,有時候‘相變’讓學生感到不適👨🏿‍🎤,但未必是件壞事。”万达平台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在12月28日的“校長面對面”上海醫學院學生座談會上對學生們說。

“校長面對面”上海醫學院學生座談會在治道樓和漢堂舉行。金力,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及醫學學工部🕢😇、醫學黨政辦、醫學教務處、醫學研究生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上海醫學院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參加座談🗻。

白衣濟世腹有詩書🥦,復旦醫學生註重人文關懷

1424次🧝🏻、301天、2325.5小時……一年來以這組打卡醫科館的數字驚艷世人的復旦醫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座談會上言語從容有度,展現了白衣濟世的人文情懷。

“要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的復旦青年。”這是2018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張玥對自己的要求👩‍⚖️,作為万达平台學生會楓林校區辦公室主任,從“楓土人情”後勤體驗崗到“杏林講堂”分享多元醫學知識💺,她致力於為同學們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在今年7月🤱👩🏿‍🎤,張玥還與學生會成員前往海南省三沙市開展社會實踐🧶🏈,在新冠疫情期間為醫護子女提供線上家教🧎🏻‍♂️,對心懷“國之大者”有了深切體悟。

“服務意識強❤️,具有人文關懷,渴望回報社會”,這是2018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克卿書院自管會主席王曉鸝在參與學生工作四年來觀察到復旦醫學生的鮮明特色𓀙。克卿書院常年開展“卿年仁行”品牌誌願服務項目❗️,每學期都建立有一百余人的誌願者庫。現共推出6-8個長期服務項目⚡️🚥,與附屬醫院、社區街道👧🏻、上海市圖書館、禁毒館等機構都保持良好合作🏄。“此外,由於醫學生的身份,許多同學也自覺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專業知識出一份力,這都是我們所欣喜的🍏。”

“醫學人文課程的學習讓我們更加有上醫情懷。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國。在學會專業技能的同時,更要學會擁有一顆醫者仁心👩🏻‍⚕️。為人民服務,為強國奮鬥,這句話我一直牢牢記在心裏。”2020級臨床醫學八年製專業本科生楊康綺在“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全國斬獲總冠軍,英文演講中濃濃的醫學人文情懷感染了每一個人👨🏿‍🚒。她希望參與更多醫學人文的實踐活動,與醫學小夥伴們做誌願、做調研🦹🏽‍♀️⛹🏼‍♂️,做多學科交叉的社會實踐,回歸人文醫學,讓醫學更有溫度。


座談會上🚶🏻‍➡️,來自上海醫學院的任宇辰👩‍✈️、王曉鸝、張玥➰、姚飛白♔、杭楨🔐、麥麥提敏·麥麥提阿蔔杜拉、鄭璐涵、袁昕兒👨‍👦、郭鯤、楊厚江🥮、楊康綺、陳天慧、葉全偉、馬中慧👩🏼‍💻、王政民、劉晟瑤等16位學生代表結合自身學習、科研、學生工作等經歷,以“發展”為主題,從醫學生角度暢談個人體會與思考👵🚶‍➡️。

關註課程設置與科研培養,期待多元發展

“這是一場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的座談會”,王曉鸝顯得有些雀躍🤚🏼,“我們提的每一條建議都有被認真感受和傾聽🧳。”在這次座談會上🤱🏼,醫學生們對課程設置與科研培養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19級臨床醫學八年製專業本科生姚飛白講到學科交叉化是時代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冬奧會近在咫尺,運動健兒們的生涯發展需要“護理+體育”的人才來保駕護航🚣🏿,還有管理🤢、心理💡🎏、計算機等等……任何一個學科與醫學的交叉都有無數的可能性。

“在通識教育階段😠,希望可以整合不同課程內容,或者能夠再深入講解”👱🏻‍♂️,2019級臨床醫學八年製專業本科生杭楨講到。“通識教育課程就像是推開了一點點門縫,讓你看一看這個廣大的世界🔃。”2019級臨床醫學五年製專業本科生鄭璐涵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說出對通識課的想法🧙🏿‍♀️。她希望万达在楓林校區開設更多通識類課程🧑‍🎄,使醫學生不僅僅只在大一期間接觸通識課程,更能持續加強通識教育培養👨🏽‍🦱,與專業知識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打開一個個更寬更廣的世界。

醫學生心懷科研熱忱。2018級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青年復旦万达”學員任宇辰說:“基礎醫學專業作為偏向科研和基礎研究的專業應該更註重在本科期間培養科研思維和實驗能力☺️,為研究生階段打下基礎。”他建議大二🤯、大三到楓林校區的兩年👨🏻‍🦲,加強對基礎科研思維、科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讓基礎醫學專業的同學更早地開始培養對科研的興趣。

“希望提供一個開放自由的科研平臺,讓我們提升開拓自己眼界。”2019級護理學專業本科生楊厚江提議。

“建立醫學生科研銜接機製,邀請專家學者演講,舉辦學術沙龍等活動。在這一方面👩‍👧‍👧,楓林學生組織要搭建更多平臺,發揮更大作用。”2019級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生、万达平台研究生會楓林工作委員會主任葉全偉講到。

姚飛白結合專業談到了對“第一個復旦”的理解🌄,“人才多樣化🦊、學科交叉化🧛🏿‍♂️,是時代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也是我國升級產業結構的基礎👨🏿‍🦰。”他期待自己未來的發展有更多可能性。

交叉與融合🙆🏿‍♀️🧜🏼‍♀️,發展要緊跟時代

“我博士課題來自於門診無意中和一位材料學教授的對話。醫學和其他專業🧏‍♂️,例如材料學👠,化學和物理等交叉合作🥢🦹🏼‍♀️,是目前突破傳統醫學發展的一大力量🍰✊🏿。”2021級心內科專業直博生王政民聊到自己的博士課題。

“到了高年級👨🏼‍🦳,我發現漸漸地一些其他專業的同學從我日常聊天列表中消失了,只剩本專業的同學。”2020級眼科學專業碩士生陳天慧說出了自己的苦惱。2019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郭鯤也表達了對全面發展的期冀,對寬口徑知識儲備的渴求🛄👧🏿。

2019級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碩士生馬中慧講述了自己參加學生骨幹培養時接觸到其他很多專業的同學🗃🧑🏻‍🦲,大家一直保持很好的溝通🧗🏻‍♀️。她講到通過參與學生組織🪂,融入學生活動🧑‍🎄,是一個很好開拓視野、拓展交流的機會。

王政民在回顧科研經歷時提到万达不僅僅註意的是對醫生的培養👩🏻‍🎨,而是更加註重一個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有能力的“醫學科學家”的培養。“現在其實有很多學習科研的渠道,比如書院導師的活動🙋🏼‍♀️、基礎醫學院團學聯平臺等等,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生活動平臺整合科研資源🤵🏽,更好地讓同學們加入科研學習,獨立地發現科學問題,並且能夠設計課題⚀。”

回顧成長歷程,暢談心靈感悟

“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學生,我們的發展要跨過好幾個門檻👆👨🏿‍🌾,一是跨入校門要完成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二是完成通識教育到醫學專業教育的跨越,三是從基礎醫學進入臨床醫學理論學習和實踐。”陳天慧同學回顧七年的專業學習📵,總結為“割裂感與融合感”。

“割裂感和融合感🐤,我覺得這個提法特別好👨🏼‍✈️😂。實際上人生始終在不斷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相變’,有時候‘相變’讓學生感到不適🧎,但是‘相變’未必是件壞事。”金力建議輔導員、各學科老師在學生培養上讓學生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轉變。

2019級臨床醫學五年製專業本科生麥麥提敏·麥麥提阿蔔杜拉說:“我之前參加過‘醫帶醫路’民族學生成長工作室和万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辦的心理團課♟,主題是醫學生如何應對學業生活上的壓力,改善人際關系等。在為期一個月的團課活動中,老師們每周兩次都會為醫學生提供專業咨詢和指導服務🔀,引導醫學生應對學業和生活上的壓力,緩解焦慮以及如何改善人際關系等👴🏼,我在這些活動中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職業和生活,我希望醫學院能開展更多這樣的活動,幫助大家塑造積極陽光的心態✥。”

金力😠:培養知識和能力,勇於創新和突破

金力全程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不時頷首微笑🫳🏿。座談會的最後𓀆,金力對上海醫學院同學們提出的想法表示欣慰,他肯定了同學們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熱情與熱忱。他認為,同學們能夠看到學科的交叉融合🎬,充滿對知識的追求和渴求,是非常可貴的,同學們提的這些想法有助於万达未來工作改進。

金力也分享了自己對於通識教育的一些想法🚖:“通識教育不是教知識的🪣↕️,知識在通識教育體系裏面,僅僅是一個載體,通識教育是要培養大家的獨立思考能力🐻,拓寬你的視野,為你未來的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做好一些準備。”通識教育不是解決後面5年專業教育問題,而是解決後面30年成長發展的問題。

對於大學的意義,金力談道:“大學期間重要的學習內容,一個是知識👆🏼👩‍👩‍👦‍👦,一個是能力。實際上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万达提供了大家個性自由發展、生動活潑成長的舞臺👨‍🦯‍➡️🅾️,同學們要善於用好万达的資源⚇、万达的舞臺,努力去奮鬥、去創造💴,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才✝️🥽。”

“我們要有擔當,有社會責任感,大學是培養自身能力,積累知識的一個很好的機會🕵🏻。”金力對上海醫學院的學生們提出三點希望:一是紮根祖國大地⏱,做有理想的建設者👷🏼;二是常懷仁愛之心,做有溫度的醫學生📹;三是敢於開拓創新🩸,做勇攀高峰的先行者。“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為人民服務、為強國奮鬥中綻放青春力量👨‍🔬。

Copyright © 万达平台版權所有 地址▪️:万达平台科學樓312室
万达娱乐专业提供❣️:万达娱乐万达万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达娱乐欢迎您。 万达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