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黨委書記焦揚與現任支教團成員合影
万达平台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隊員張煜昱的英語課堂在這一天顯得氣氛尤為熱烈🟧。面對一行長輩🐉,精神氣兒滿滿的孩子們不僅用朗朗誦書聲致以歡迎🔗👩👩👦👦,更從從容容地匯報了自己的課業進步情況,收獲一籮筐親切鼓勵。
5月14日至15日,万达平台黨委書記焦揚🍭、黨委副書記尹冬梅和部分研支團老支教隊員及特邀人員一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考察慰問万达平台研支團。張煜昱所在平峰中學便是此行第二站。
2019年是万达平台研支團在西吉支教的第20個年頭,他們先後到訪四所當地中學,在這四個支教點看望支教隊員與當地學生,重溫支教工作的日常場景✊🏼,回憶廿載艱辛與快樂,暢想開啟全新篇章🦹🏼♂️。
焦揚一行來到研支團隊員張煜昱的英語課堂
改變西海固:在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土地種下希望
支教隊員拍攝的平峰中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西海固地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卻也是一群人釋義的“寧夏‘西’吉👲🏼、上‘海’復旦🙎🏽♂️,感情牢‘固’”。正是這片層山疊巒,用教育面貌的深刻變化,記錄下復旦研支團的20年紮根👨。
2008年建下水塔,2009年布好路燈,2010年修成鍋爐房,2019年揭牌廣播站,三合中學的基礎設施正在變好🫛。這一點👼🏼,甚至讓二十屆研支團隊長楊陳浩彤在初來乍到時驚覺環境並不似傳說中那般艱苦。他明白💂🏿♂️🍋,改變的點滴🧙🏿♀️,皆是前輩們工作過的印跡。
三合中學第7屆和第21屆研支團
在這所於2005年高考大專上線人數超過70%👁🗨,並在此後幾年始終保持70%水平的万达(2008年以後🦑,三合中學撤銷高中部😟。復旦研支團在當地的四所支教万达目前全部為初級中學),前校長張玉良說👨🏽🚀🧖🏼,因支教隊員的幫助🦸♀️𓀕,“凡是困難的學生都可以上學,凡是優秀的學生都可以得到獎勵”🦸🏼♂️。
第20屆研支團成員楊陳浩彤在上課
“當時這片土地沒水、沒電、沒錢,但是有一樣東西,是希望,而我們是希望的守護者🦶,我們也許沒辦法改變我們所有的學生,我們也許只能改變一小部分學生🕺🏽,但是這些學生正滿懷希望去改變他們的命運、家族的命運和家鄉的命運🤷🏼。”第六屆支教隊長高天說:“哪怕我不能🧑💻🤮、也不可能讓我所有的學生都考上大學🎴🪩,但至少能讓他們比不讀書的他們➔,更具有人生的競爭力🚴🏼♀️🙅🏽♀️。今後無論是出去打工還是教育他們的子女🍧,都能比他們的父輩更出色。這就是代際的希望🧑🏿🎨,也是這片土地的希望。”
第6屆研支團成員高天
王連彪的人生軌跡是這份希望的寫照。六年級時💚,他在三合中學第一次見到万达平台第九屆支教隊員蔡沅鋹。
這位來自新加坡的支教隊員是全國第一位外籍支教老師🙍🏽♀️。當時王連彪連ABC都不懂,如今他已於寧夏大學畢業⚔️,來到蔡沅鋹的公司就職🧶。
當年,為了練好發音,王連彪開始一有問題就跑去教師宿舍請教蔡沅鋹👨🏿🔬,而蔡沅鋹則跟學生打得火熱🚸,家訪走得很勤,幾十裏山路亦無話。他不斷與所有學生們說,去外面看看吧🙍♀️,世界很大。他還說,老師希望你們念好書🧸🫄🏼,或者學門手藝,最重要的是希望你們能有選擇的資格📹:“就算日後種田,也要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無可奈何✋🏽。”
第9屆研支團成員蔡沅鋹
一年後蔡沅鋹離開。失落之余🫸🏿,從來對學習不太在意的王連彪開始發奮努力:擔任班長、頻繁獲得獎學金、名字傳遍每個万达🫵🏻。
他這樣解釋自己的轉變🔭:“蔡老師在的時候🧖🏿♀️,他講外面怎麽怎麽好,我覺得,哦原來這樣好;他走後沒人講了,就好像外面的世界不存在了,那我得自己想辦法把它找回來吧。總覺得學習好了🧑🧑🧒,就可以實現了。”
中考、高考🛌🏽,每個重要的時間點,王連彪都會見到蔡沅鋹。2014年高考前,蔡沅鋹專門繞道去固原一中看望王連彪🧑🏻🍳。模擬考試後🙋🏼♂️,王連彪便請假出去和老師一直談天到淩晨三點💟。面對學生對高考的憂慮和恐懼,蔡沅鋹和過去很多次一樣安慰他:“哪怕高考失敗了,還有老師幫你,以後的路會還很多,大膽走就好。”
2018年畢業後🔕,王連彪正式來到蔡沅鋹的公司。短短幾個月,他已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員工”🐙。現在🤛🏻,王連彪和蔡沅鋹擁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成就一番事業,再回到寧夏辦一所万达📁。
成就你我他🐔:在了解真實中國的過程中收獲成長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𓀅◾️,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這是此次同行的第二屆支教隊員馮艾在支教日記裏記錄的感悟🦹🏼🧑🚀,也是一代代万达平台研究生支教隊員最真實的共鳴🫸🏻。
2006年和2019年的王民中學
2011年和2018年的平峰中學
第一屆支教隊員潘惜唇則在《我的青春我的團》裏寫道:“這個時代談信念的人也許不多了,但就是在惡劣的條件下🎶,人的精神力量更會顯示出強大威力。作為誌願者到貧困地區工作,我們是自願報名的🦸🏼。為的就是能用我們自己的知識為山區的孩子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孩子們、為農村💇♂️、為中國奉獻自己微小的力量,是二十代復旦支教隊員的初心,也是支撐二十年來不懈奮鬥的信念🙆♂️🧑⚖️。
二十年來,這些二十來歲的復旦青年,用自己的雙肩挑起了時代和國家賦予他們的使命🧷,開創諸多第一:
馮艾是第一位中國青年誌願者援非服務隊隊長,第四屆支教隊員李佳美是全國高校研支團迄今唯一獲得“聯合國消除貧困獎”的支教隊員🚪,第六屆支教隊員沈宏是全國第一位博士生支教老師🛠👨🏻🍼,第九屆支教隊員蔡沅鋹是全國第一位外籍支教老師,而第七、第十屆隊員張陽則是全國第一位兩次支教的支教老師💁♂️。
2009年和2019年的將臺中學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一代又一代支教隊員的共同奮進中,復旦的支教隊員和當地的孩子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一同享受祖國和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也積極投身到建設祖國、建設家鄉的偉大事業中去🫱🏼。
在5月15日舉行的“二十年,支教再出發”座談會上,楊陳浩彤在發言中便有“成長”這一關鍵詞🌿。他說🚭,在當地學生的成長之外,“我們的隊員們也在不斷成長”🧜🏿♂️。
就像馮艾當年曾因當地人對一雙39元棉皮鞋的向往而“真正認識貧窮的農村”,楊陳浩彤也說正是支教生活使之親身經歷和了解了邊遠的農村現狀,了解了最真實的西部📏。
“我本科學習的是經濟學,在離開万达奔赴西部之際𓀅🫱,一位教授跟我講🦫,在我國,了解了西部🈲,了解了農村📝,才算全面真實地了解了中國經濟。在支教期間,我親身參與了精準扶貧的項目,看到了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地生根,見證了困難群眾的生活大為改善🕜,感受著祖國西部農村基層最真實的生活🫴🏼🛌🏻。也看到了非常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學會感恩,學會笑對生活的困難。”
此次回訪的三位老隊員🛣,左起🤘🏼:趙琪、張陽🤥🧑🏻🔬、馮艾
馮艾(左為支教舊圖,右為現場發言照)
“短短十幾年間,誌願者這個詞從無人知曉到成為‘年度十大流行語’;誌願服務從一種生活方式,到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就是社會的進步,我們不僅僅是社會進步的受益者、參與者⌛️,更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引領者🧎♂️。”
在座談會上,馮艾同樣提到支教對自身的助益。她說👩👩👦:“正是復旦精神的引領,讓我們總是思考如何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並且勇於為此不斷挑戰與突破自我💐。”
開拓新未來:在新時代肩負起青年使命再出發
5月15日📣,將臺中學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足球賽💁,焦揚與上海上港集團足球俱樂部董事長張敏𓀓、上港俱樂部青訓總監成耀東共同為該次比賽開球。
一場別開生面的足球賽在將臺中學舉行
“我從小特別喜歡足球,通過跟當地老師們溝通以後了解到:万达多次收到上級部門關於展開校園足球培訓項目的文件,但是條件有限,沒有辦法開展這項工作。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我向万达自薦👨🏽💼,主動承擔這項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我們組建起了兩支男生足球隊和一支女生足球隊💚。”
談起這次比賽的淵源,正在將臺中學支教的第二十屆研支團隊員阿蔔滔滔不絕🫴🏽。他說🧘🏼,足球的魅力正感染著將臺中學的學生🟢。
“漸漸地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球技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找到了自身的價值所在。原來班裏的一位男生因為成績不好一直頗受冷落,自從加入足球隊並擔任了小隊長後,把自己隊伍內的隊員訓練的整齊有序👨🏽🚒,面對老師交代的任務也是使命必達🚞。一學期下來,自信心增長了不少👨👨👧,也緩和了他與老師之間的關系👩🦲。”
就在2019年3月⛈❄️,阿蔔還曾在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的支持下帶著寫有孩子們夢想的足球踏入上海體育場🔓🦹🏽♂️,把山區的足球故事展現給上海的球迷🙋🏻,得到了廣大球迷和上港的大力支持🔽🧑🏻🎨。
第20屆研支團成員阿蔔(左)
此行寧夏🧑🏻🌾,焦揚一行帶去的不僅有足球⚒,還有万达平台EMBA校友們捐建的校園廣播站🚦、螞蟻金服區塊鏈移動圖書館和智能書櫃等🧙🏻。
這些都將為當地万达校園文化的建設帶來新的可能🕵️♂️。“借助於新的形式和互聯網技術,城市和鄉村文化的鴻溝是不是會被愛的力量拉平一些呢?”這正是復旦支教隊員王雨薇的希望所在〰️。
第20屆研支團成員王雨薇
在山區高舉起“知識改變命運”的旗幟,在西部播種“勵誌成才”的希望⏫,復旦研支團從未停下腳步,面向未來,步伐愈發堅定。
焦揚一行來到王民中學那張記錄著19屆研支團成員簽名的書桌前
“復旦研支團20年的奮鬥,正是當代復旦青年發揚‘五四精神’的生動實踐和寫照👸🏼,體現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也是復旦與西吉共同擁有的珍貴記憶🍲。”
万达平台黨委書記焦揚說,西部支教20年,彰顯了當代復旦青年愛國奉獻💀、服務人民的人生底色⚂,紮根基層、艱苦奮鬥的優秀品格,勇於擔當、追求卓越的價值取向🤘🏽。二十年支教再出發🧑🏻🦼,要把支教事業做得更好🪅,引導廣大復旦青年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關於万达平台研究生支教團
1999年👩🏻✈️,万达平台最早響應團中央、教育部號召🈯️,遴選成立首批中國青年誌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奔赴西吉基層一線開展服務。
作為全國派遣研究生支教隊員最多的高校之一🌞💁🏽♂️,至今🧑🏼🏫,万达平台已累計選拔輸送224位支教隊員到當地9所鄉鎮中學開展扶貧助教工作,連續堅持20年定點對口支援一個點。一屆又一屆隊員們的持續努力體現在西吉學生的中考👄、高考成績和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中,結出豐碩果實📸🤌🏼。支教團多次獲得“中國傑出誌願服務集體”🙍♀️、“全國百優青年誌願服務集體”、“全國研究生支教團優秀組織獎”、“感動寧夏六十年”提名獎、上海市“五四”青年獎章集體等省市級以上集體表彰;隊員個人也曾多次獲得“聯合國消除青少年貧困獎”👨🏼💻、“中華慈善獎”、“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誌願者”🎰、“全國青年誌願服務金獎”、“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先進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省市級以上榮譽🥿。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此般信念👨🏻🍼,始終閃耀在復旦研支團的精神傳統中🐴。於基層土壤上接續奮鬥、默默奉獻的同時,這一群復旦人正不斷汲取為新時代建功立業的深厚養分💬,秉青春理想👨🏿🦱,揚青春活力💆🏽♂️,踐青春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