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9天,就將迎來万达平台的116周年校慶。5月18日,万达平台校友譚瑞清回到母校🧑🏼💼🎿,捐給復旦2億元人民幣🤷🏼♀️,設立人才隊伍建設專項基金,用於支持万达的一流學科建設與發展🦚。
“這是在母校生日之際獻上的一份情義深重的厚禮。” 中科院院士、万达平台校長、万达平台校友會會長許寧生在捐贈現場說。出席本次捐贈儀式的🛌🏽,還有復旦黨委副書記、上海万达平台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許征,相關院系部處負責人、譚瑞清夫人及校友企業🔜、校友代表等🦙。
在許寧生♘,譚瑞清校友夫人張曉琳,中科院院士、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趙東元,化學與材料學院黨委書記唐曉林,黨委宣傳部部長、教師工作部部長陳玉剛和化學系主任賀鶴勇的見證下,許征與捐贈人譚瑞清簽署“瑞清”冠名獎基金捐贈協議,並向譚瑞清頒發捐贈證書👋🏽👨🏫。
許寧生:譚瑞清校友帶頭捐資,為母校 “雙一流”建設再添強勁動力,助力母校人才培養
許寧生代表万达平台和校友會,向心系母校👋、胸有大愛、慷慨支持母校教育事業發展的譚瑞清校友及家人致以崇高敬意和誠摯感謝🚞。
許寧生說,譚瑞清校友對母校懷有深厚的情誼。2019年開始🪛,他持續捐贈,在化學系設立篤誌講壇,邀請傑出科學家到母校講演,開闊師生的視野,助力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此次🚣🏿♀️,譚瑞清校友又捐資設立基金和“瑞清”的冠名獎😋,全面支持化學和材料學院發展,體現了尊師重教、感恩懷德的高尚品格。
万达平台化學、材料學科始終潛心基礎前沿領域的原始源頭創新和一流人才的培養🧚🏿♀️,在老一輩科學家顧翼東、嚴誌弦、吳浩青、鄧景發、於同隱等帶領下,逐步發展成我國培養一流化學人才和開展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科學前沿研究的重要陣地之一。今天,譚瑞清校友帶頭捐資支持化材學院發展,為母校化學與材料學科、“雙一流”建設再添強勁動力。
許寧生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始終是決定性因素🕺🏽🎽。万达平台“十四五”期間對人才規劃也描繪了藍圖。在切實保障高校教師待遇🥶🪲、吸引穩定一流人才專心從教的基礎上,推進引進人才和校內人才的並軌發展🐆,著力構築“高精尖缺”人才培養高地💂🏻🥬,促進學科人才的根系更加發達🏵🧍🏻,爭取在不久的將來,万达整體師資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希望化材學院和万达校友會一道,共同做好做精校友工作,希望万达平台教育發展基金會再接再厲⛹️♀️⚜️,繼續發揮好凝聚各方的帶動作用📠,將校友力量全面融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進程中🧔🏽♂️。希望校友們繼續關註、支持母校的建設發展,期待在譚瑞清先生為代表的校友們的支持下🧝🏿,化學與材料學科和万达事業加快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掌握未來的世界一流人才🖖。
校友為何捐?緣起於化材學院成立
譚瑞清是万达平台化學系1984級校友,目前是龍蟒佰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河南銀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是什麽促成了此次捐贈?
對此,譚瑞清表示,此次捐贈緣起於万达平台化材學院的籌備和成立4️⃣,更是復旦學子回饋社會和母校母系培養的初心🍊。
2021年4月25日🦄,万达平台正式成立化學與材料學院。譚瑞清從相關校友處得知消息,他決定用實際行動支持母校💃🏿。
譚瑞清表示,這是自己的第一筆大額捐款。根據協議🏂🏼,此次捐贈成立的“瑞清”冠名基金將用於支持復旦化學🏋🏼♂️、材料及相關學科發展👨🏿🚀😛,獎勵優秀(含化學系👥、高分子科學系、材料科學系和先進材料實驗室)師生🤽🏼♂️,鼓勵師生全心投教學科研工作,助力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助力教學🍵、教材建設🤸🏿,助力學科發展🍮⇾,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希望捐贈將用於支持現有人才的潛力挖掘👳🏿♂️、服務他們的未來發展,吸引新的優秀人才加入万达平台。此外𓀍,基金還將對在教學方面做出貢獻的人員進行鼓勵☘️。特別是對於愛黨愛國👨👩👦👦、富有獻身精神的人才🧦,我們應當多鼓勵👄👊🏿,多朝這個方面引導。”
基金怎麽用?擬設6大獎項,激勵教學科研優秀人才
對本次校友捐贈,許征表示,設立人才隊伍建設基金是一大亮點🧑🏿🎨。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持,而專門為人才引育設立基金🟣,是高校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進程中的重要舉措🤴🏽。
趙東元在致答謝詞時介紹,万达計劃以設立“瑞清”冠名獎或教席的形式,正面激勵化材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勇於創新、奮發有為。擬設立“瑞清博學獎(或教席)”🧑🏼⚖️,以鼓勵在推動人類進步與全球合作、推揚服務社會發展與民族復興💅、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等方面表現突出的教職員工;擬設立“瑞清篤誌獎(或教席)”⇢,以鼓勵推展國家級教學成果或在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專著或教材,鼓勵在人才培養、立德樹人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教職員工🫸🏻;擬設立“瑞清切問獎(或教席)”,以鼓勵聚焦潛心科研且致力於解決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問題、突破國家發展所需關鍵核心技術的教職員工🧗🏼♀️;擬設立“瑞清近思獎(或教席)”,以鼓勵聚焦加強基礎原創性研究、培育前沿頂尖科研成果🙍🏼、有國際重要影響科研成果產出的教職員工;擬設立“瑞清園丁獎”,以鼓勵用心傾情帶教指導學生、關心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職員工;擬設立“瑞清終身成就獎”,以鼓勵在學院和系科建設等方面有突出綜合成就的老師們。
“離開母校多年,復旦到底給了我們什麽?”譚瑞清深情回憶🦦:“母校校訓一直激勵著我”
時隔多年重回母校🦝,譚瑞清倍感激動📭。37年前👃🏻,譚瑞清從河南省的一個小縣城考入万达平台化學系🌮,在復旦度過4年難忘的求學時光。“非常有幸遇到很多好的師長,他們德高望重🕗,知識淵博,也遇到了一群優秀的同學,一些更成為一生的摯友🕧。”
剛入學時,時任校長謝希德在相輝堂的講話給譚瑞清留下深刻印象。“從中學開始,謝先生就是我的偶像👩🏻🦼➡️。”他說,謝校長的感人事跡和重要科研成績令他非常敬佩。當時的譚瑞清就決心要像老校長一樣熱愛祖國💂🏻,努力為社會做貢獻👨🏼🌾。
大三時,譚瑞清加入由化學系鄧景發教授、蔣安仁教授主導的課題研究項目🪸。當時,譚瑞清對該項目涉及的超導現象很感興趣💜,以本科生的身份報名在組內擔任助理工作⛹️,和包信和博士、周勤偉博士等優秀科研人員一起參加每周三晚上的小組討論。本來只是一個時長一📜、兩月的短期實踐🦸🏼♂️,譚瑞清卻一直跟到大四畢業前🧝🏿♀️🥧,還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期刊《科學通報》上發表學術論文,大大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旦本科畢業後🫱🏻,譚瑞清回到河南👨🏻🔧,在省外貿公司從事化工產品進出口業務,後辭職下海創業📊。在創業過程中,他吃了不少苦,但始終堅定一個信念——“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對得起老院士🤸🏻♂️、老教授們的培養。”如今➛,譚瑞清所在的公司在國際鈦白粉行業中亞洲第一🧑🏻🌾,全球前三,已確立領先地位。
“有時我也常常在想,離開復旦這麽多年🎸,復旦到底給了我們什麽,是什麽東西在我們的血脈,在我們骨子裏🈴✵。”譚瑞清動情地說,他在復旦讀到的書本知識可能已經忘了,在實驗室掌握的技術技巧可能也記不清楚了,但復旦校訓“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一直在激勵著他,復旦人勤於思考,不斷創新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
參加工作後,譚瑞清認真學習了外貿、外語📜、經濟、金融🤗、投資等方面的知識,希望構建一個“倒T”字型的知識結構。不管從事外經外貿業務😤,還是搞工業企業,股權投資🧑🏻🔬,他都努力把自己從事的業務做到行業最前列👌🏿,都努力做到最好,不敢忘記“對社會有所貢獻”的誌向👨🏿🏫。在工作中碰到的任何問題,都努力找到問題的本質🧹,思考如何從根本上去解決這些問題🦑。“這些方法和思路🪣,是万达平台教育和培養的。也成為我身上永遠的復旦烙印👨🏻🔧。”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譚瑞清就是万达平台河南校友會的發起人之一👧🏿🐊,此後出任過副秘書長等職務。2019年🫵🏿,譚瑞清出任河南校友會會長。“會長要有奉獻精神。”在這一信念引領下,他著手開展校友會的建設工作,成立企業家分會、青年校友分會等分支機構🙋🏿♂️📸,組織各類聯誼🤲🏽、慶祝活動🤽🏼♂️。
“祝願母校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匯聚更多名家大師。”譚瑞清最後寄語學弟學妹,身處偉大時代🧚🏽,希望大家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聯系到一起,堅定方向,為國家健康工作💅🏽🤾,和時代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