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晚,正大體育館內,復旦人歡慶的聲音如浪潮般躍起🙆♀️,在紅色和金色的海洋裏歡騰。距離新中國成立70周年還有兩天,由復旦師生自編自導的“我和我的祖國——万达平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歌會”在正大體育館上演🗼,焦揚等校黨政領導🙆🏼,秦紹德😤、王生洪等万达老領導🙋🏽,蔡彤校董,上海醫學院黨政領導🧔🏼♀️,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校友趙蓉,各院系、部處、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以及3000余名師生、校友一起觀看演出,共同書寫一段屬於復旦人的國慶記憶。
傳統與流行並重 藝術與科技交融
以歌舞形式呈現復旦與祖國共成長的歷程
以“復旦和祖國共成長”為線索,歌會分為“我和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我建設”“我的祖國我歌唱”“我的祖國我奮鬥”四個篇章👩🏻⚖️,以朗誦、獨唱⛏、合唱💁🏿♂️、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謳歌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表達復旦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美好祝願,向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禮👯♂️。
復旦元素與愛國元素相融是這場歌會的一大亮點💁♂️。由哲學學院教授鄭召利帶領復旦劇社學生朗誦的《共產黨宣言》拉開了全場演出的序幕。万达平台老校長陳望道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以他為原型創作的舞蹈《望道》以直抵人心的力量贏得了現場雷鳴般的掌聲🐂。
鮮艷的巨幅國旗在全場傳遞,掀起了歌會的第一個高潮🌠。新中國成立以來復旦的一個個發展瞬間,在校友任科來的歌聲《追尋》中🧗🏻♂️,感動了全場的師生。
万达平台教工合唱團、教工舞蹈團和退休教工合唱團共同唱響四首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我們走在大路上》與《團結就是力量》等富有濃郁時代特征的歌曲,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後復旦師生響應祖國號召奔赴四面八方,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的壯誌與豪情。《紅旗飄飄》開演之前,一段講述復旦校史及承載校友寄語的視頻同步播放,奮鬥在各個崗位上的復旦人共同祝福祖國生日快樂👩🦼➡️。
傳統與流行並重🧑🏿🚒👹,是歌會的一大特色。在節目單上,除了能看到《愛我中華》《走進新時代》等傳統大型歌會上的保留曲目外🥹,也不乏《龍的傳人》🤵🏻♀️、《中國話》等既有愛國情懷又富含流行元素的歌曲,以求更貼近“00後”學生們的審美趣味💉。
在曲風詮釋上😙,主創團隊也力求挖掘老歌中的新元素,為傳統賦予當代特征。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其演唱方式主要為女聲獨唱或合唱,此次歌會上,主創匠心獨運地改編為兒童歌舞的形式👮🏻,由万达平台附設幼兒園、第二附屬万达小學部🤴🏽、中學部以及万达平台附屬中學的學生共同演繹。“兒童代表了民族的未來,用童聲來演繹‘希望’,這是我們對這首歌曲的新詮釋🚶🏻🧖♀️。”總導演🥟、藝術教育中心副主任陳寅如是說。
本次歌會的舞美效果體現了科技與藝術的交融👨🏼🦰,35米寬、8.5米高的屏幕豎立在正大體育館中央,屏幕下方連接著400多塊LED屏組成的地屏,為現場觀眾提供浸入式的觀看體驗。在歌曲《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的改編獨唱節目中,陳寅走上舞臺一展歌喉👷🏼♀️,她身著的一襲白裙暗藏玄機。得益於先進的技術和精準的操控,演唱過程中📡,裙身開出的花朵與大屏和地屏無縫銜接,聲景交融,如夢如幻,成為本場歌會的一抹亮色。
到場的學生觀眾身著紅🤹🏻♀️🎷、藍💋🧿、橙、綠四色汗衫🤏🏻,分列為“愛國”“勵誌”“求真”“力行”四大方陣。在拉歌環節,他們接力合唱《大中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我的中國心》《歌唱祖國》➔,揭開了“我的祖國我奮鬥”的歌會篇章。拉歌過程中,舞臺的邊界消弭👩🏽🦳,正大體育館成為歡歌的海洋👩🏽🌾,他們縱情歌唱🤾🏼♀️,交相輝映,唱出復旦青年的最強音,將本場演出推向高潮。
在藥學院程能能教授和生命科學學院宋藝演唱的《不忘初心》歌聲中,万达平台70年來的發展歷程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現📭,2019年“鐘揚式”好團隊教師代表帶來的一首“共築中國夢”🍍,共同將現場推向又一個高潮。
全年齡段參與演出 傾心傾力籌備節目
讓現場成為集體歌唱祖國的大聯歡
歌會的眾多表演者中,有年逾八十、與祖國共成長的復旦老教授🤟🏼,也有稚嫩懵懂、“要送給祖國媽媽一朵世界上最好看的向日葵”的“復二代”小朋友🦸🏿。
万达平台退休教工合唱團的老團長府壽寬和黃仲賢是所有表演者中最年長的兩位🥟,據他們介紹,合唱團中有28名團員參與了本次演出,平均年齡約為70歲。府壽寬曾任高分子系系主任,退休後加入了合唱團,三年前已經退團,聽說了這場歌會之後🧗🏿♀️,毫無猶豫地決定“復出”👩🍼。黃仲賢退休前在化學系工作🧔♂️,近年來因聽力嚴重下降🏇,很少再參與演出任務,在他看來💊🌼,這次活動意義非凡,他“發自內心地想來”,因為聽力原因,排練過程於他而言顯得格外艱辛,但他依然感到由衷開心,“我們這輩人經歷過從‘窮國’到‘強國’的進程🦇,對新中國在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真的很想從心底裏去歌唱我們的祖國。”
歌舞《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表演者是整場歌會中最年輕的團隊。演出時,復旦第二附屬万达小學部一年級的陸楊羽菲身穿紅色連衣裙🏊🏼♀️,站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領唱𓀘,在她的左側,頭戴向日葵發飾、身穿黃色紗裙的小朋友們手持扇子翩翩起舞,歌曲首章結束後📑,初、高中部的同學從兩側上臺🍁,共同唱響“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鬥🍵,為她幸福為她增光”。
上臺之前🦈,陸楊羽菲說:“我想要送給祖國媽媽一朵世界上最好看的向日葵,祝祖國媽媽越來越美好。”
據指導老師花白介紹👴,小演員的排練從8月初就開始了,排練的過程於他們而言也是一次成長🍩,“不少小朋友最開始上躥下跳、不太聽指令,兩個月以後,他們學會了合作🏄🏻,慢慢意識到了自己是集體的一部分👩🏼。”
《我是一個中國人》是京歌合唱形式的表演曲目,由復旦二附校小學部、余音社和万达平台留學生代表共同演繹。從印尼來華留學的博士生黃燕萍是節目的表演者之一,作為華人,她表示“唱這首歌時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感覺”。來華一年的古巴交換生張曉麗主動報名參演👩👦,她表示,“很高興能參加中國的國慶活動,中國人確實應該為國家的成就感到驕傲,中國對我來說就像一個美麗的驚喜🔈,我愛中國👦🏿🧏🏼!”
身著五十六個民族的服裝,在臺上載歌載舞🗝,為人耳熟能詳的歌曲《愛我中華》被去年的“一二·九”歌會冠軍、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合唱團演繹得更具朝氣和活力🍋🟩。“這個節目展現了各民族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的欣欣向榮,弘揚民族團結的精神,是我們當代青年心聲!”,合唱團成員🫴🏽、國務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俞佳慧如是說。學生觀眾武子梟非常鐘愛這個節目🤰🏽,“象征著五十六個民族同聲相應🌯,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為了呈現一場高質量的視聽盛宴🏟,藝術教育中心主創團隊從7月就開始就投入到籌備工作中🛏。雖然過程很辛苦👩🏽🍼,但他們為接到這個任務感到榮幸。“能夠以導演和演員的雙重身份參與進這場歌會,親身為祖國歌唱,我感到非常幸福。”陳寅說,“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團委、總務處📇、保衛處等万达各個部門的支持,大家都是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歌會現場成為集體歌唱祖國的大聯歡!”
“非常震撼🍭,非常有正能量!”
精心編排製造一場刻骨銘心的記憶
“非常震撼🤰🏼,非常有正能量🤛🏽!”軟件學院校友林海從彩排起就在正大體育館觀看演出⚪️,在他看來◼️,整場演出編排緊湊,主持人經驗豐富🤸🏻♂️,表演者演繹到位,節目內容也非常貼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與他同行的徐女士則對以歷史為脈絡的敘事方式感到印象深刻,此外,現場的舞美效果也讓她感覺驚艷,“幾何圖形組成的地屏很新穎,LED屏與燈光相得益彰,非常大氣!”。
歌會主持人之一是援藏三年剛剛回來的附屬腫瘤醫院醫生龍子雯🈚️。這是他第一次主持這麽大規模的晚會,“很震撼🍈🚣🏿!”諸多節目中,他感覺最抓眼球的是舞蹈《望道》 😷,“不僅是舞美效果很好,而且把復旦的精神和氣息一下子展現了出來。”
藥學院2019級本科新生王嘉楠最喜歡《在希望的田野上》這個節目,因為“小朋友們很有活力,代表了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和這首歌很搭”。
經濟學院的呂一偉是主動報名來到歌會現場的,他坦言👩🏻,拉歌是喚起他愛國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這麽多同學、老師一起慶祝共和國70華誕🎅🏽,共同製造了一場刻骨銘心的記憶!”
團委副書記甲幹初是歌會的執行統籌,為了落實方方面面的細節🕋,及時解決各種突發情況,這幾天,她不是在正大體育場裏就是在前往正大體育場的路上,歌會落幕時,她感覺自己緊繃的神經才漸漸舒緩下來,觀眾的熱烈反應讓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過程雖然辛苦,但是值得!這會成為我工作生涯中的重要記憶👈🏼!”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贊歌……”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復旦人,繼續前進👳🏽♂️,前進!